找到相关内容483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佛之金玉良言

    越觉沸腾,便谓念佛工夫,不能摄心。不知汝无量劫来,生死根由,如何能得即断?且万纷飞之际,正是做工夫时节,旋收旋散,旋散旋收,久后工夫纯熟,自然妄念不。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,亏这句佛耳,如不念佛之时,澜...极乐,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,外不为六尘所染,内不为七情所锢;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。  ——彭二林居士   须知即妄,念佛之,亦妄非真,何以故?真如之性,本无故。但因凡夫染念不停,不得已,故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5553743.html
  • 本体之性与主体之心如何能合一

    有差别。若离心,则无一切境界之相”。由于众生之心的念造业功能,使得森罗万象的现象世界得以生成,实际上,“一切法从本已来,离言说相,离名字相,离心缘相,毕竟平等,无有变异,不可破坏”。总之一句话,...辨析,更重要的是为了其宗教实践。因此之故,“二门”亦可于修习解脱中求得动态的统一,如《信论》所言“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,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、六尘境界,毕竟无”,“若能观察知心无,即得随顺入真如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255794.html
  • 禅净双修调和论

    之一,默然在心,虽不著意,而自然在。到得此时,修学行人,往往心虽在,六根缘外之境,仍可作为。如此佛亦在,其他散心,亦可为用。自以为至于胜境,实则已成“老婆”,不足论也。何以故?因此时在...同,了了无可说矣。  此义既明,参禅与念佛,何以能调和耶?若念佛人,持现前一,往生净土,则念佛参禅,于此分途。若念佛与参禅,无论提一句话头,或持一句佛号,但于一过去,后,此之中间,一觑觑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3557254.html
  • 千古一圣释迦尊

    ,不明究竟,随境,无明心动,见空见色,说有论无,而有种种的分别、执著。佛教认为,众生因无明生各种烦恼,造作诸业,故有生生死死的轮回流转,终日在茫茫的苦海中沉沦漂浮。佛陀认为的“苦”并不是一般意义...儿子一样给予悉达多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颐,父王也非常喜欢这个儿子。  从八岁时,悉达多便开始学习文学、吠陀、武艺、因明学等等,接受了当时最为高层全面的教育,以至“通六十四种书”,被人誉为神童。父亲净饭王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21857416.html
  • 九说《金刚经》

    不可思议  “无相”是心不,要是,那心就执着在一的范围之内了,是有限的。所以说,就是有限。无论这个念头有多大(发心有多大),都是有限的。无(无相)不是没有,是无不包,即心包太虚 量...这是违其现业。树立牢固的信念,这是挎其正性。这样才能成就。否则皆是空谈,只能结个法缘而已。  二 要明确修学的目的  佛法就是让我们了生脱死。不想了脱,学法无益。因为佛法处处点击到我人等的缺点,短处...

    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0657592.html
  • 知讷和曹溪宗——朝鲜民族化佛教宗派

    知讷和曹溪宗——朝鲜民族化佛教宗派  知讷(1158—1210),俗姓郑,自号牧牛子,8岁出家,年25在僧科考试中中选,在昌平清源寺学寮读《六祖坛经》,至:“真如自性六根,虽见闻觉知,不染万像(...说:“迷一心而无边烦恼者众生也,悟一心而无边妙用者诸佛也”,主张“自修佛心,自成佛道”,“狂心歇处,即是菩提,性净妙明,非从人得”,可见他认为内心自悟是解脱的根本途径。此后移住智异山无住庵,“专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01858511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禅法解读

    忏悔,愿一时销灭,永不复。  弟子等,从前念今念及后,念念不被骄诳染;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,悉皆忏悔,愿一时销灭,永不复。  弟子等,从前念今念及后,念念不被嫉妒染;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,悉皆...,念念自见,不失本,名为报身。”念念自性自见而不迷昧,称为报身。什么是化身?不思万法时性本如空,由自性思量,名为变化:“思量恶事,化为地狱,思量善事,化为天堂,毒害化为龙蛇,慈悲化为菩萨,智慧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659556.html
  • “平常心是道”集评

    。然才,待要“平常”,早乖差了也。此最为微细难凑处。(《圆悟心要》卷上)   (21)示张子固:“要用便用,要道便道。遇饭吃饭,遇茶吃茶。契平常心,不佛见法见。佛见法见尚乃不,何况造业心,发...道?”泉云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如达平常道也,见山即是山,见水即是水。信手拈来草,无可无不可。设使风来树动,浪船高,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有何差异。但得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边方宁静,君臣道合,岂在麒麟出现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560266.html
  • 禅话

    种心,皆非本来心相,皆是轮回根本、受苦由来,故须习禅以复其初也。凡夫局於世虑,未能出世之想,故其心念皆在六道之内,每,皆落一道。反之,若不,则不落任何道;不落任何道,则出轮回,脱生死苦海矣...坐岂非四威仪之一乎?净名呵斥晏坐,六租将杖打者,是对治法,对治以坐为定,不坐即不定之人耳。不然,三世诸佛皆曾结跏,且有吉祥坐、降魔坐等之别。即释耸在菩提树下,入金刚喻定,以一相应慧,破无始无明,成...

    方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763883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坛经》中若干名相试探

    获致的“真如”或“真心”,而这种于日常生活中自心而、念念不断又无所执著的“识心见性”,必然会导向“顿悟成佛”。  二、“无、无相、无住”——识心见性与自性自度  慧能禅学以“识心见性?、自性自度解脱为特色,其具体的认识论及修持方式即是“无、无相、无住”,也可称之为“三无论”。这些名相概念并非慧能所独创,均常见于诸种佛经中。  无,即无妄念。《大乘信论》云:“若能观察,知心无,即能随顺人...

    向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3364299.html